服务热线:0531-82950255

美文志/悦读

费明:那回荡岁月的琴弦记忆

作者:当代散文 日期:2024年10月29日 浏览:300 非原创

2f2a5f157ea5795d885e8c4f5f9e5216.jpg

       

琴弦上的记忆,主要来源少年。

那时,坐在古道路公寄宿杨槐花树下,听惠伯伯酒后拉二胡。20世纪七十年代初,物质生活十分匮乏,精神生活也不富足,六十年代出生的我是懵懵懂懂的少年。记得每逢盛夏,星空皓月,杨槐花飘荡芬芳。晚饭后,古道路街上邻居们,各自抬着小板凳坐在杨槐树下,听西门口对面的一个还俗老和尚讲《孟姜女》《武松醉打蒋门神》之类故事以外。就是听隔壁的惠伯伯拉二胡。说来很奇怪,惠伯伯耳朵听力不太好,绰号“惠聋子”,文化也不高。但却喝酒后喜欢醉曛曛拉二胡。只见惠伯伯用手扯扯身穿浅灰蓝中山装,解开衣扣,敞怀露怀,天热时,还脱掉外衣,只穿上面印着八一红五角星白色背心。平时有点背驼的惠伯伯顿时腰杆挺直端庄,将二胡往膝盖一放,再用手扭紧二胡上端弦把,把嘴上含的烟屁股丢在脚下,用塑料凉鞋一踩灭。再将圆圆眼镜往鼻上一推。将二胡放在左腿膝盖上,先将弓在弦上来回拉动,试试音,再调弦。才开始正式拉曲。

谁也没想到惠伯伯那双手拿砖刀砌砖盖瓦的手,此时会那么娴熟灵活,在马尾弓弦来回在抹有松香的二胡上拉来抽去的声音,令人是醉非醉,悠扬动人。 二胡发出悠扬动听的声音。声音的音色好听,具有感染力,也没有艺术性的美感。二胡的基本音色只有经过技术处理、装饰和加工,才能具有更加丰富,特别是惠伯伯将弓揉弦手法,给拉出的曲子涂上丰富的色彩。

将滚揉、压揉、滑揉体现出曲子柔和、缠绵、轻快的美感,更好表现出二胡曲调哀怨、悲凉、悲愤的荡气回肠的弦音之美,情感之美。 。

惠伯伯拉出二胡揉弦的技巧,形成美感的音素具有生命力,具有十分感人的表现力,赋予它们感情的色彩,进入到乐曲的情景之中,把自己的人生经历感受与想象,加载到演奏技巧中来,融合到了旋律的情感之中。形成悲欢离合皆有意,喜怒哀乐都是情的境界。世间事物和人生命运所蕴含着的丰富的情感世界,为增添了二胡多姿多彩的独特的艺术魅力。二胡拉出的《二泉映月》《扬鞭催马送公粮》《粱山伯与祝英台》还有当时革命样板戏《沙家滨》里的《智斗》,《智取威虎山》的“跨林海气冲霄汉”《红灯记》里的李铁梅的唱段都在惠伯伯的二胡弦音里听得大家齐声喝采,似懂非懂地跟着哼唱起来,特别是《二泉映月》那悲泣之声,使人听得落泪。更多的时候是听一些高昂曲子,让人获得乐趣。

但是由于对戏曲不懂,听得似是而非,还是感觉没有去人民剧场外看《南征北战》《小兵张嘎》场坝电影过瘾。

住在我家隔壁仅一层木板墙相隔的臧国相伯伯当年五十多岁,刚从被下放到朱昌戈乐劳动教养回家后。每逢在他泉小伙房做菜做饭,特别是逢年过节做馒头或包子时,干瘦的他,带着围腰,边用杖面棍敲打面板,张开缺着一颗门牙口,高声唱起《空城计》《定风波》,声音由低渐高,唱得脸红筋胀,尤其是唱着《杨家将》时,唱到杨七郎“潘仁美起下毒心肠,将杨七郎七十二箭射胸膛”的时,联想自己身世浮沉的命运,老泪纵横,不由自主摇头晃脑,用手摸摸下巴上的花白胡子,将赶面棒一敲,高声唱出。声音悲泣苍凉。好不好听是一回事,但唱歌可以将自己想的心事抒发出来又是另一回事。他常说:“我这是叫化子玩鹦哥,苦中寻乐,唱几句,心里舒坦多了”。

有一次,我到了父亲工作的公安局看守所,在父亲的办公室听到有人高唱《沙家浜》里郭建光唱的《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》的京腔,腔正音圆,端庄清亮。声音穿透力很强,从狱区监房传出,听讲唱歌的是京剧团的正先生。虽然看守人员不停打招呼制止,但歌声还是悠扬飘出。在专医院背后的羊角坡都能清楚听到。

对川剧,少年时,我了解甚少只知表演川剧的的人都有深厚的生活基础,并形成一套完美的表演程式,演出的戏具有较高的文学性,表演真实细腻,幽默机趣,生活气息浓郁,为老百姓喜爱。在毕节川剧表演过的剧目当年是否有《柳荫记》《太君辞朝》《上路寻子》等剧目记不清楚了。只看过几回《巴山秀才》。后在八十年代改革浪潮中川剧团有的人早下海经商,尹老伯在南关桥一边哼川剧一边做排骨大肠牛肉鲜鲊笼笼卖,有的在南门口和人民剧场内开饭馆卖豆汤粉面或开小馆子,有的调出剧团去从政和经商了。从小到大只看了一场《巴山秀才》真是遗憾。

那时,本是黔西人的母亲虽不会唱黔剧与黔剧团的几位孃孃叔叔却很熟悉。比如琴孃一位长得优雅漂亮的黔剧演员,每当她有演出的节目时会送戏票给我母亲,父母亲会带着我们兄妹3人去毕节沙石路的毕节京剧团去看《大瑶春》《不愿做奴隶的人》《杨八组》等黔剧。对黔剧我只是听一些唱词,知道源自母亲的家乡黔西县,但对它的渊源历史发展,特色剧目和浓郁唱腔却不知晓。2019年的一个秋天,应好友杨华先生(印象毕节编辑老师)之邀,到都市风景的酒馆聚餐时,经介绍认识了黔剧团的张卫东先生,他是摄影和搞音乐的,他向我谈及了许多黔剧方面的知识。后看了高洁先生发表在《黔西北的记忆》上写的《黔剧的发源地——黔西县》才了解到黔剧文琴戏的音乐配置有扬琴,二胡,大胡琴,小提琴等十多种乐器。黔剧的语言纯朴亲切,音乐清新自然,黔剧具有“多腔合一”的特色,引人入胜。且该曲艺在清乾隆年间由江南,四川流入黔西后,经过不断融合发展形成富有特色剧,受到好评。

黔剧团还有一位值得敬仰的老师就是张正周先生,先生一生致力音乐研究不懈,发明了独持的民间乐器——浪琴。被音乐界人誉为“浪漫山花开毕节,琴韵新声传九州”。浪琴是张正周先生创制的一种新型弹拔乐器,他从中国的古筝,杨琴和外国的卡龙,诗琴,吉它,等乐器受到启发,并吸取其之长,综合其之特点。成功创制浪琴。其外形与阿拉伯卡龙琴相似,又具古筝古韵。但乐器音色,演奏技巧,表现出的魅力,具有中国民族音乐特色和当代音乐特质。当年先生一家人在中央电视台去表演了浪琴艺术,受到好评。为毕节争誉。

先生音乐艺术造诣高超,待人礼节有佳,颇有大家风范。为雅致有加,礼数常备。那时拜访先生,常与其在其家小酌,几个家常小菜佐酒,先生不仅畅谈黔剧团雅事逸趣,还讲水西遗事,夜郎古风,总是滔滔不绝。酒后亲抚浪琴弹奏古曲《春江花月夜》使人感到新鲜熟悉,联想浮翩,将诗情画意和乐曲神韵溶为一体,听江上涛声月光由远渐近,变化神幻,魂飘灵动,如痴如醉。新曲《花儿为什么这样红》则旋律流畅,婉转中体现深情韵味。特别是先生灵动指尖拔丝弹弦入痴入醉的神态,至今仿佛还在眼前。撩弦曲起,袅娜声旋,高音清脆明亮,中音圆润,低音浑厚。先生弹奏开来,指尖灵动,如沐春风,神采飞扬。融入音境,迷醉其中。先生虽驾鹤西去多年,当年英姿生态,至今先生所赠琴柄我端置书柜。每当睹物,浮想联篇,宛如眼前。

春天,群芳蝶舞。人民公园的长廓,总有一群民间音乐爱好者聚在一起。他们集萨克斯,二胡,大小提琴,笛子,架子鼓等乐器为一体,合奏出的大多都是上世纪八九十年的经典民歌,如《在希望的田野上》《血染的风采》《我和我的祖国》《我的祖国》等,有时也合奏出《一壶老酒》《可可托海牧羊人》等时代感强的歌谣,合唱,独唱均有。有指挥,有配乐,有人唱,围观人太多,形成人民公园靓丽风景。懂的去品味门道,喜欢的去凑热闹,获得乐趣。

伫立在碧阳湖畔同心林半山腰八角凉亭。每逢周日,有一对年老男女高声演唱,男老人年近古稀,手拉二胡,女老人六十有余高声吭唱,夫拉妇随,配合默契。演奏和唱出

《红灯记》里李铁梅唱的《都有一颗红亮的心》李玉和唱的《临行喝妈一杯酒》

《沙家浜》里的《智斗》还有许多京剧戏曲,不时悠悠传出,唱响碧阳湖,荡气回肠。令人驻足聆听。给美丽的碧阳湖丰盈了精神艺术,在如诗如画大自然景致上,增添又一人文艺术魅力。

七星关山城四面环山,青峰叠嶂,城中倒天河贯城而过,充满灵气和包容,和谐安详,流溢出既有贺龙领辱的红二六军团转战磅礴鸟蒙的红茶色历史,又有自秦汉以来古韵墨香的人文历史文化。那些流于坊间的弦管弦音,现在想起,还真韵味无穷!

山东省散文学会出版策划中心、济南海东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长期致力于图书策划、编辑、设计、出版、印刷服务工作,与国家级出版社努力打造规范高品质的出版品牌,多套精品丛书正在推进中。并承担各种志书、文史资料、地方文化图书的编写、创意等工作。深耕地域文脉,精编,精校,精印,用专业的创意、精心服务,助力各地文化事业发展。独立书号、音像版号、丛书号多种选择,媒体推广,图书馆藏,首发研讨,欢迎咨询。

出版专线:0531—88024369  

宋登科:13853164811(同微信)

4fb46aa25bde3323b28b1c5c75d07e47.jpg

0
0
1

还没有登录不能评论   去登录

网友评论:

当代散文

当代散文网